曾志和她在井冈山的亲人

创建时间:2021-05-06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包括井冈山在内的江西吉安全境都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江西革命老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井冈山精神,我们先开设《党史中的吉安故事》专栏,每天刊发一篇吉安党史故事。

       本栏目由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和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井冈山报社承办,栏目内容由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审定。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刊发《党史中的吉安故事》第六篇:《曾志和她在井冈山的亲人》。

       1998年,她去世了!她的坟墓与小井红军医院的烈士纪念碑排在一起,死后,她仍守护着井冈山这片青山绿水……她是原中南局工业部部长、广州市委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

       1928年,曾志和革命伴侣蔡协民随朱德、陈毅湘南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曾志已有了身孕,在白色恐怖中,仍四处奔波,同敌人周旋,并担任小井红军医院党支部书记。11月,身体虚弱的她幸亏一位毛姓大嫂的帮助,才摆脱了死神的威胁。但病体尚未痊愈,红军即将开拔转战赣南。由于情况紧急,她来不及和蔡协民商量,忍痛把来到人间仅26天的骨肉托付给隔壁王佐三十二团副连长石礼保。一个亲生骨肉,就这样流落在井冈山的深山老林。

       石连长给孩子取名石来发,离开母亲的小来发苦难接踵而来:几年后,养父石礼保因为参加红军,被捕后被白匪活活打死,养母忧郁成疾,含恨离开人世,当时小来发只有8岁!撒手西去的“双亲”来不及告诉他真实的身世。勤劳善良而又清贫如洗的石礼保岳母收养了小来发。为了生计,她牵着小来发,拄根拐杖,拿只破碗,走村串户、沿路乞讨、含辛茹苦熬到了解放。1949年,井冈山解放了!而来发的外婆已经去世了。

       20年来,一直驰骋疆场、转战南北的曾志无时无刻不思念她留在井冈山的骨肉。1951年,曾志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她请几位同志寻找当年托孤的战友石礼保,查询儿子音讯,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石来发,在苦海里挣扎了二十几个春秋,从没有享受过母爱,听到此事后,眼眶里不禁热泪盈眶:我有妈妈?我有妈妈!他压根没想到自己的母亲还健在,而且是大首长!

       阔别24个年头后,母子俩终于在广州相见,他们凝视着对方,似乎想从对方沟壑纵横的脸庞上找到二十年来的风雨和坎坷,他们的眼睛噙满了幸福的泪水!石来发了解自己的身世后,改名为蔡石红;因为他忘不了抚育他的石家,更忘不了养育他的这块深情的红土地。

       在广州,蔡石红吃住在母亲家里,没有任何特殊的照顾,但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温馨的补偿,他感到从未享受过的母爱!想想过去的苦日子,蔡石红斗胆向母亲提出希望能调到母亲身边,曾志一口回绝:“毛主席的儿子都去前线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家务农呢?”蔡石红无言以对。他三次南下广州,三次空手而归。从母亲严厉的目光、倔强的表情里他悟出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蔡家的光荣不应躺在烈士的名份上,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曾志何尝不心疼儿子?她总想方设法补偿多年来对儿子的感情,以慰藉心中的歉疚。她也想给儿子安排一个工作,但她更清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不能这样做。

       一晃30多年过去了,蔡家人还是种田老表,直到1981年,由于地方的烈士优惠政策,蔡石红一个小儿子和大儿媳才参加了工作,大儿子也凭一身过硬的驾驶技术,当上司机,刚刚吃到井冈山垦殖场的场销粮。

      198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之际,曾志作为特邀贵宾重上井冈山,她兴致勃勃地和邓力群同志、肖克将军、彭儒大姐等一同上山。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勾起她心中层层波澜。半个世纪后她终于回到蔡家吃上第一顿团圆饭,筵席上曾志了解到蔡家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情况后,非常满意地说:“你们家安在井冈山,就要为老区争光,为蔡家争荣誉!”她在井冈山垦殖场做客,特别交待场领导:“我们都是老党员,现在蔡家在你们垦殖场,不能给他们特殊照顾,工作、待遇、福利和本场职工一样,不能有区别!”几年后,曾志又抽空到井冈山再次对场领导说:“对他们不要特殊照顾!”

浏览量:0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