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

创建时间:2021-05-02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包括井冈山在内的江西吉安全境都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吉安革命老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井冈山精神,我们开设《党史中的吉安故事》专栏,每天刊发一篇吉安党史故事。

       本栏目由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和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井冈山报社承办,栏目内容由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审定。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刊发《党史中的吉安故事》第二篇:八角楼的灯光。

       说到八角楼,可能不少人会想到那首耳熟能详的红歌《八角楼的灯光》:“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

       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村,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在此。自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同志引兵井冈山,在茅坪安家后,在八角楼办公和居住的时间最长。八角楼原为当地村民谢池香的住宅,建于清代,是一幢坐东朝西,倚山坡而建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屋,毛泽东同志居住在左侧第四间的楼上,在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便于采光,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

       当年,由于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毛泽东同志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红米南瓜度日,穿破衣烂衫御寒,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晚上,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节省用油,他带头遵守前委的号召,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点一根灯芯照明。那时,每当夜幕降临,当民群众都能看到八角楼上透出一线微弱的光芒,毛泽东同志就在这盏只点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工作至深夜,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起草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从白色政权的分裂与战争、群众基础、革命形势、红军存在、党的力量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根灯芯的油灯虽然光亮暗淡,但却与天上的北斗一样指明方向。毛泽东同志面对白色恐怖和艰苦环境的双重重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非凡的勇气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在昏暗的油灯下撰写了光辉著作,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浏览量:0

当前位置: